读书笔记
未读
不要挑战人性 - 成长,需要成熟的时机
一、误区 许多家长甚至根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够优秀,不能接受不同的人之间是有差别的。这就形成一种畸形的状况:经常会有学习好的学生没有被提供更好的超前学习资源,而学习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则被强行拉到同一个高度。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适合学习什么、缺乏什么能力,就盲目地给孩子报班,认为课外辅导班可
读书笔记
未读
阅读笔记 :《爱欲之死》
美好了这种对自我重塑的过程, 她觉着她委屈了,她的想法没能被理解了,但她没想过对方为她又改变了什么, 重塑了什么。 你以为换一个人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吗? 不会的,矛盾永远都会存在。 人们总说爱是让两个人变得更好,这才是值得的爱, 可更好不就是需要在矛盾冲突中,一点点重塑,蜕变吗? 只想着开心,吃
读书笔记
未读
不要挑战人性 - 善与恶,你的选择就在一瞬间
人性是善是恶,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,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已经被争论了上千年。 凶手曾三次对吉诺维斯施暴,并且行凶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,以常理判断,应该没有人会袖手旁观。这些目击者之中有养儿育女的父母,有从事护理工作的人,他们不可能残忍无情。而且,这38人中有些人家里安装了电话,只要拿起电话报警就能帮助受害
读书笔记
未读
不要挑战人性 - 家庭,是我们最大的压力缓冲器
延迟满足不等同于自控力,不能认为孩子只要能够延迟满足,就算是有自控力。 一、延迟满足的由来 米歇尔分别对这两个族群的孩子单独做了实验,发现两个族群里都存在这个现象,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延迟奖励,而没有父亲的孩子当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等待那么久。并且,这个现象跟族群差异并没有
读书笔记
未读
不要挑战人性 - 习得性无助
通俗地讲,习得性无助就是指人们从失败的体验中学会了一种绝望的认知——即便自己再努力,也无法改变现状,不可能成功。这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会使人形成一种思维习惯,深刻影响人的行为方式。 在人生道路上,我们往往会碰到许多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,比如我们眼睛的颜色,比如我们的种族与家庭,又比如这次的新冠疫情,这些
读书笔记
未读
不要挑战人性 - 精神病、良知、反社会、正念
一、到底谁是精神病 罗森汉在论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:精神病的诊断并非依据患者的内在状况,而是受外在情境的操控,因此诊断过程必然充斥这类误差,诊断结果并不可靠。 “体验是认识一个人的根本。”当一个人的体验被另一个人体验到时,两个人之间就建立了关系的通道。而如果想体验到别人的体验,前提条件是能够真诚地接
读书笔记
未读
不要挑战人性 - 揭下标签,活出本色
他认为可能是他的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,影响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。当教师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些孩子未来不凡,孩子们也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喜爱和期望,变得更加自尊、自信和自强,从而在各方面有了异乎寻常的进步。后来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期望效应”,也叫“罗森塔尔效应”。 罗森塔尔效应中真正起作用的是
读书笔记
未读
不要挑战人性 - 你认为你能掌握命运吗?
为什么人越老越信命?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算命? 其实,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可能是个伪命题,我们不仅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,甚至无法决定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。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悲观。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我们究竟能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呢?答案是:能,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。 你的每项决定,其实都是“事后诸葛亮”
读书笔记
未读
不要挑战人性 - 三种情感联结类型
1、安全型依恋: 这种类型的孩子在妈妈在场时玩得很开心,能够充分放飞自我,自由玩耍,情绪积极且平稳,将妈妈视为“安全基地”和“避风港湾”,以妈妈为中心主动去探索环境。 这种类型的孩子的妈妈,她们温情无比,眼中只有孩子,并且以欣赏与爱的目光来看孩子。她们不会主动干涉孩子的行动,只是在旁边认真地陪伴,认
读书笔记
未读
不要挑战人性 - 服从,乖孩子的罪名
我们在尚且年幼,还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,大脑里被父母、老师、媒体、文化环境等塞进了各种各样的“字条”,上面写满了各种决策意见和规则禁忌,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。这些“字条”在某种意义上帮助我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快速适应了当下的生活,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。但与此同时,这些“字条”也限制了我们的